近年来,随着产业政策调整,国内市场对木家具等木制品的需求明显增多,木材需求也水涨船高,但是由于国内资源已接近枯竭,所以市场上大部分木材依赖进口。据海关信息网统计,今年第一季度,我国进口木材(原木和锯材)2062万立方米(同比增长17.4%),价值295.5亿元(同比增长29.3%),进口平均价格1433.3元/立方米(同比上涨10.1%),一季度木材进口量增价扬。其中,进口原木1274万立方米(同比增长15.7%),价值153.4亿元(同比增长27.3%),进口平均价格1203.8元/立方米(同比上涨10.1%);进口锯材788万立方米(同比增长22.5%),价值142.2亿元(同比增长31.4%),进口平均价格1804.4元/立方米(同比上涨9.2%)。俄罗斯是我国进口木材的重要来源地,一季度自俄罗斯进口木材619.6万立方米,占同期我国木材进口量的30%。
木材进口量增价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需求扩大,刺激木材进口增长。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,是木材进口大国,并且出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考虑,2014年以来,我国开始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,并在2016年底全面停止了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。在供应收缩的同时,下游行业需求却依然旺盛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6年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,同比名义增长6.9%;商品房销售额117627亿元,同比增长34.8%;销售面积157349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22.5%。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快速增长,促进建筑、家居用木材需求猛增,导致国内木材供需缺口逐步扩大。二是木材市场短期缺口增大,价格上涨。作为中国木材的主要进口来源地,俄罗斯近年连续发生森林大火,导致了木材市场短期缺口增大,进口价格上涨。2015年俄后贝加尔边疆区森林火灾覆盖面积18.9万公顷,远东联邦区过火面积超过11.5万公顷;2016年,俄罗斯森林大火过火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公顷,远东地区一昼夜超5500公顷森林被烧毁。此外,受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的管制,2017年2月1日,老挝被暂停部分商业性出口木材资格。其中原木已经被完全禁止出口,取而代之的是板材的出口,但由于板材规格过于特殊,并不适合国内市场使用。现阶段国内市场老挝木材资源及其紧缺,部分材种甚至已经处于断货阶段,如老挝白木、卡丝拉等。缅甸林业产业协会也于近日发布消息称,自2017年5月1日起,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,将停止木材和木制品的出口,优先考虑国内市场。这或多或少也将对木材进口产生一定影响。
近年来,随着国际社会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要求的不断升高,世界范围内多个传统产林地区木材出口禁令和限制频出。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,虽然下调了原木出口税率,但是开始实行限制性出口配额管理政策,从而限制原木出口,推动木材深加工产品的出口。但2017年2月初,为进一步提高森工系统经济效益,俄总统普京指示政府考虑:是否适宜对初加工锯材征收出口关税及对锯材出口实行税费配额,以及在商品交易所进行出口原木木材交易。未来此政策如得到实施,势必进一步影响我国木材的进口结构及成本。另外,2017年1月,俄罗斯政府将界面尺寸不小于15厘米,长度不小于1米的桦木列入对国内市场至关重要商品清单,对于这种商品可以设置临时限制或禁止出口,或将对木材进口产生一定影响,值得关注。